湿热灭菌是医疗、制药和生物制品行业中广泛采用的关键灭菌技术,其通过高温高压的饱和蒸汽有效灭活微生物,确保无菌产品的安全性。然而,灭菌过程的可靠性需通过科学手段验证,其中生物指示物(Biological Indicator, BI)作为直接反映灭菌效果的“金标准”,其检测与评价至关重要。本文围绕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的检测,系统介绍检测范围、项目、方法及仪器,以期为行业提供技术参考。
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的检测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:
检测对象通常为含有特定微生物芽孢(如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,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)的载体,其抗性需符合ISO 11138-3等国际标准。
湿热灭菌生物指示物的核心检测项目包括:
通过生化试验(如过氧化氢酶、氧化酶反应)与分子生物学方法(16S rRNA基因测序)双重验证,确保菌株为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,并排除杂菌污染。
采用“分数阴性法”(Fraction Negative Method),将生物指示物暴露于不同灭菌时间梯度后培养,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D值(即杀灭90%微生物所需时间)。公式如下:
基于D值设定灭菌参数,在灭菌器内模拟实际灭菌程序,重复测试直至存活时间(ST)和杀灭时间(KT)满足ISO标准(如KT≤15分钟)。
使用稀释涂布法或膜过滤法对芽孢悬液进行梯度稀释,接种至琼脂培养基培养后统计菌落形成单位(CFU),确保每片生物指示物的孢子负载量为10⁵–10⁶ CFU。
于不同温度(如25℃、40℃)和湿度条件下长期储存后,定期检测孢子存活率及D值变化,评估货架期稳定性。
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的检测是确保灭菌工艺有效性的核心环节。通过规范化的检测流程,可精准评估生物指示物的性能参数,从而为制药、医疗等行业提供可靠的无菌保障。未来,随着新型快速检测技术(如荧光标记、ATP生物发光法)的引入,检测效率与精准度将进一步提升,推动灭菌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发展。